簡論部份大乘佛學之盲點,以禪宗、華嚴宗為主。

心經的「心」梵文原文為hrdaya,即為核心、心臟、重點之意,其並非八識之中「心(阿賴耶識)、意(末那識)、識(意識)」的心,即非阿賴耶識,更非如來藏,更不論真如。是故心經很單純的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核心,即大般若經的精要核心。其思想脈絡為觀世間法為空性,空性中無五蘊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,無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,無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,無十八界,無十二因緣(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),出世間法亦為空性,亦無四聖諦(苦、集、滅、道),無智亦無得能所雙泯。為一條明顯的方程式,而這道方程式是用來解釋大般若經的。

若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印度本土誕生兩套系統,用來解釋一切的佛法,即中觀與瑜伽,其代表論書為中論與瑜伽師地論,前者以遣下手,後者以立下手,兩者殊途而同歸。皆是以緣起法析空,以兩個不同角度來解釋與展開原始佛教的三法印,即諸行為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,只要佛法中任何理論與此有所衝突,即非佛法。

但漢傳大乘佛教中,以大乘起信論為主,而這部論書的來源是充滿疑惑的,學術上有相當程度的疑偽問題。再者,於印度本土的思想史中,並沒有完整起信論思想體系產生,亦無原版梵文。若從佛理上來論,起信論的思想最異於原始佛法的,是其立了一個「心」(所言法者謂眾生心,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),用這個心來解釋一切及全宇宙的生住易滅,此一真常心即違反了原始佛法的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。

後期大乘思想的如來藏緣起論,最完整的為楞伽經的思想體系,即:『佛告大慧:我說如來藏,不同外道所說之我。大慧!有時說空、無相、無願、如、實際、法性、法身、涅槃…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,如來應供等正覺,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,說離妄想無所有境如來藏門。…開引計我諸外道故』。楞伽經中白紙黑字表明,如來藏只是方便說,為「開引計我諸外道故」。而中國的宗派如禪宗、天台宗、華嚴宗及印度後期誕生的密宗,都站在這個危險的界線上,將如來藏視為最究竟的義理。在如來藏緣起論上,立一個心為宇宙本體,並為它糊上一層空性的色彩。其所立的心即心體真如,禪宗所說的自性,華嚴與禪宗所說的一心,在這些宗派的理論上,這個心是宇宙永恆不變的主體,可以隨所受熏隨所因緣而改變。並稱其本體不生不滅(心真如門),與生生滅滅合和(心生滅門),其不生不滅與生生滅滅非一非異,即華嚴及起信論定義下的如來藏與阿賴耶識。基於此一理論,這些宗派的解脫方程式與印度佛學大相徑庭,為一歸本還元的法門,如華嚴的妄盡還原觀,如後期禪宗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,密宗的觀眾生原本是佛一樣,完全違反原始佛教的想思脈絡,雖從果地來看其理正確,但據我的觀察與研究,走這條路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。因為其會面臨一個非常重大的關卡,即六祖所言的:『五八六七果因轉, 但用名言無實性,. 若於轉處不留情, 繁興永處那伽定。』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他走了,好像從未到來一樣。如同雲和風刮走了一段段的春天,也刮來了一段段的秋天,如同明月總是安靜慈祥,靜靜的陰晴圓缺。他走了,或許會期待最後的掙扎,力挽狂瀾的轉化。日落將大海染成金色麥田,閃閃麥穗上抹抹玄黃染透了如弓的地平線,他的血淚淒厲,可是時間再怎麼也回不到從前。

他來了,遊盪在人間的一呼一吸之間,也許是淡水河畔、非州南邊,或是公主徹夜未眠。有人說他如同綻放的玫瑰,滋養在青春的花園,雖然它深陷崖邊。飛鳥叼著他欲上青天,詩人追著他回首千年,而我則是將回憶織成一張張的網,埋藏在他即將經過的路邊。神話中,惡魔總是在無月的深夜俏俏吸走人們的靈魂,而他則是無論晝夜,未覓斷魂,欲覓斷魂,覓得亦斷魂,魂斷花間。而現在他似有寒意的微微顫抖,或許他要走了,抑或是有人在他墳頭起舞,不知他的墓碑如鏡無言。人們總妄想埋葬這段歲月,在愛情的墳前連神都苦不堪言。
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3 Wed 2015 10:26
  • 觀海

DSC07510 

水闊雲深湧暗潮,蒼鷹孤島暖風消。

 

傷心莫至絕崖處,柳月春痕寒露凋。
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7498 

 

有許多神秘的小角落,藏著不為人知的美,除了絡繹不絕的遊客之外,陽光、沙灘、蔚藍海岸等...應有盡有。它是一座小小的堡壘,巍巍獨立於驚濤巨岬之上,碧海藍天之間,氣勢雄渾的劍鋒指北。或許是原處偏遠,富貴角燈塔雖負盛名,人煙卻是稀少。由步道路口開始,步行約十分鐘即可到燈塔,請徜開您的心胸,讓自己浸沉於青翠與滄藍之間,迎著季風向北,您便可以在大地的盡頭,望著無際的海洋,融入這恒古如一的滄涼。

DSC07452 

DSC07459由入口處步行不久,即會有個叉路,一條是通往燈塔,一條是前去沙灘。而這是通往沙灘的棧道,可以直通海邊,傾聽海浪與細沙的情話。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有情來下種,因地果還生。無情亦無種,無性亦無生。』


這是五祖弘忍大師夜半三更,暗傳慧能金剛經後所頌的偈子,直示佛法頓教究竟無生之義。而這一段歷史因緣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慧能與神秀之間的故事,故事源於唯一誕生在中文世界的佛經--「六祖壇經」。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  • Sep 11 Fri 2015 23:52
  • 天空

黑黑的天空  為什麼會美麗 呢

告訴我這一切的 是妳

妳說 星星是月兒的淚水 

心碎他總是無意

妳看星星看到入迷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勞關鎖。

今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。

 

這是大宋柴陵郁禪師的開悟詩,其理眾說分云,是故本人亦葛滕一回:

 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他走了,好像從未到來一樣。如同雲和風刮走了一段段的春天,也刮來了一段段的秋天,如同明月總是安靜慈祥,靜靜的陰晴圓缺。他走了,或許會期待最後的掙扎,力挽狂瀾的轉化。日落將大海染成金色麥田,閃閃麥穗上抹抹玄黃染透了如弓的地平線,他的血淚淒厲,可是時間再怎麼也回不到從前。

    他來了,遊盪在人間的一呼一吸之間,也許是淡水河畔、非州南邊,或是公主徹夜未眠。有人說他如同綻放的玫瑰,滋養在青春的花園,雖然它深陷崖邊。飛鳥叼著他欲上青天,詩人追著他回首千年,而我則是將回憶織成一張張的網,埋藏在他即將經過的路邊。神話中,惡魔總是在無月的深夜俏俏吸走人們的靈魂,而他則是無論晝夜,未覓斷魂,欲覓斷魂,覓得亦斷魂,魂斷花間。而現在他似有寒意的微微顫抖,或許他要走了,抑或是有人在他墳頭起舞,不知他的墓碑如鏡無言。人們總妄想埋葬這段歲月,在愛情的墳前連神都苦不堪言。
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聶影娘

我一直覺的,一部好的電影必定是一部文學作品;而一部好的華語電影,應當是古典文學作品。

人類所有的藝術創作,都是在描述生命,是以人的角度去刻畫生命。生命有著形形色色無量無邊的展現,而對於你我而言,"人性"則是觸及這一切的基石,是這花花世界中最契合你我的載體。

「汝劍術已成,卻不能斬決人倫。」表達了在社會體制之下,人類最原始的悲鳴,同時亦是導演的隱寓-----"愛情"。

人間恰似一幅以碧玉精雕,瑪瑙細琢的浮世傷痕,無論是在鄉野悠雲,或是深宮輝耀,所有的美麗均是壓抑,政治如此,社會如此,人性更是如此,風平浪靜永遠只是黑幕低垂前的假象,搖拽的燭光之下,總是有著惶恐不安的心。
場景雖如潺潺流水般的緩動,而本片的結奏意卻是外的飛快,傳統武俠戲碼的背叛、權謀、陰狠、暗殺等等,均巧妙的架構在如詩的畫中,作為讓人性裸呈的註腳。
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6916這並非是個非黑即白的世界,而世人往往將灰色當成唯一的顏色。

這世界的美麗與繽紛無限,人們得見的光譜卻是有限,而人們總在那小小的天地中費心思量、耗盡心力,圖個白髮回首時的曾經。

總是有人在陰雨中期待著彩虹,等待那杜鵑花啼的剎那,告訴自己要相信未來,相信那個千陽燦爛的未來,心中滿植希望與願景,卻沒發現我們都是在晴天中尋找失落已久的陽光,覓到天崖海角而無所獲,人們總道物質的慾望如黑洞,卻不知心靈的滿足亦是。

春風的吹拂是因為寒冬已遠,甜美的笑靨則是憂愁已逝,春裡尋春尋不得,無憂妄憂反成愁,春秋總是代序,陰陽永遠交替。大道廢而有仁義,智慧出而有大偽,當一切的美麗淪為表演藝術時,世人反而容不下不夠虛偽的虛偽,及那過於真誠的真誠。

花海中的朵朵盛開都是美麗的,而每朵卻都是不同的,所以它們美麗!

文章標籤

摩訶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